你的选择,真的不需要那么多人支持(2)

我高考毕业的时候,母亲为了我的志愿,去见过许多长辈,也问过许多人。

虽然,那时,我心意已决,告诉她们我想读中文。母亲没说什么,父母也没有,在就业寒冬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学习那些已经认识的字有什么用,在他们看来,需要开疆拓土,只有那些你从来没见过的事物。

母亲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她去搜罗所有人的智慧,像是一场票决。她记录了满满一大本的内容,她可能自己也没想到,最后并没有什么用。

母亲歪歪扭扭的字,我至今还记得,而那个小本子中,所有学科后,都用“正”划着。

没有人选择中文,压根就没有人想过,会计、医生、国贸,还有许多我也忘了。

母亲说,你看,根本就没有人选择中文,毕业后,你能去哪里。

她没有想到25岁那年,我成了专栏作者,然后在新媒体到来的时候,也依然有人愿意读我的文字。

那一次深夜彻谈,母亲举了很多她所知道的,我也认识的人,因为选错了专业,获得了并不体面的工作。她甚至用一种不知真假地语气,像个优秀的推销员,拼命把由别人选择的,胜出的那些专业推荐给我。

但我母亲忘了一件事,不是别人,是我需要花自己人生中最宝贵的四年,去选择一个未来。

我不胆小,但也会彷徨,一个20岁,还没有走进社会的孩子,毕竟也会去看看父辈的想法,然后还原在自己身上,当做一场穿越。

那个时候,我学生时代的一个老师特别支持我的决定。她好像真的非常关心我,就是那种冥冥之中的缘分。

她说,你是个大人了,选择你最想走的那条路,才是最重要的。

她没有讲很多故事,她说,如果有两个目的地,一个是你想到达的,一个是你不想到达的,你会选择哪一个。想到达的,对不对,就算苦一点累一点,甚至到达不了,也是你想去的远方。

我点点头。

我那时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父母一意孤行,我就去借学费。当然,是我多心,我父母不会那么决绝。那些“为了你好”的父母,也真的看不得自己的孩子受苦。

然后,我写下了汉语言文学专业。

这以后的许多年,我做许多决定,都会自己做主,比如和老陈在一起,比如那一年突然想去澳洲,然后就真的去了。没有那么多艰难险阻,只要自己能够担下所有的一切,就已经足够了。

曾经有一个读者问我一个问题,大致是,他想离开现在的工作,中间说了许多当下工作的烦忧,接着,他说,但除了我妻子支持,我某个朋友支持,另外所有人都不看好,你说,我是该离开,还是不离开?

是的,这是一个40岁读者的问题。

说真的,我不喜欢指手画脚别人的人生,尤其是让一个30岁的女人为一个40岁的读者做决定。而字里行间,你可以感受到,他的去意。

我只回答了一句:你的决定是什么?做就是了。你的选择,为什么要那么多人支持。

人生活着,不就是为了去过你想过的日子,然后走自己喜欢的路,与喜欢的人靠近,走向自己喜欢的样子。

本来就需要代价,而代价就是你能不能做一个你认为正确的决定,你喜欢的决定。

人生又不长,活过了20年,再有4个20年就已经算是高寿了。勇敢地向前走。所有的时间都是你自己的,成年人了,做个选择,别像是一次票选,非得全世界都支持你。

我们自己决定就好、喜欢就好、负责就好。

就真的足够。

图文推荐

更多 >>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