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着急找人,别发微信,直接拿起电话吧(2)
03
微信之所以惹出这么多事非,原因和当年的qq一样:通过社交软件交流,不仅会产生时间差,更容易带给交流双方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我们隔着屏幕传出去的文字或声音,因为缺失了生动的表情温度,很容易变成接受信息的一方想象中的“我们”的样子。
也就是说,当我们选择用微信交流。我们是哭是笑、是生气是愤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方的心情,而不是我们自己的心情。
我上班时,有次因为校对出错刚被领导骂一顿,他爸就发过来一条信息:电费交了吗?记得交上,不然该停电了。
很正常的交流,因为我心情不好,被解读为他在“指责我”:你找茬儿呢?我没交你会不交啊!
他觉得莫名其妙,明明只是提醒我一下,怎么我就吃了火药似的:你没事吧?火气这么大干嘛呢?
我觉得他太不识趣,开始人身攻击:谁火气大啊?我整天带孩子打扫卫生,你交个电费会累死啊!
因为隔着网络,我无法让他通过语气得知自己的心情,一来二去,就进入“对方根本不理解我”的死胡同。
相反,如果是通电话,双方都有更多机会及时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果面对面交流会更顺畅——高兴不高兴都写在脸上呢!察颜观色绝对是沟通的至胜法宝。
而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语调语气传递的信息,即使是发语音,绝大部分也无法被精确解读。
所以,如果我们着急找人,别发微信,直接拿起电话吧!实在打不通,再微信留言,把事情说清楚。
有效社交,不仅节省时间,更能避免80%的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