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穷,就越没时间(2)
03
记得曾有句话说,穷人的时间不值钱,所以愿意用时间来换钱。
但什么是穷人呢,抛开各种新颖的定义不谈,通俗的说应该就是没什么钱的人。
富人可以用钱来保障自己的时间,穷人则只能用时间来保障自己的生存。
工作在魔都上海,上下班单程一个多小时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有些住得远的,两个小时也不少见。
住在南汇区域的小伙伴对早上的地铁16号线最是印象深刻,长长的限流蛇形,黑压压的人群,挤不进的车厢每天都在上演着春运大迁徙。
从不奢望有个座位,只希望下一班,再下一班一定要挤上去,否则又要扣工资啦。
最羡慕什么?那些半小时就能到公司,回家有热饭热菜的人!
可能有人会想,干嘛那么折腾,住近点不就行了么。
呵呵,在2016年的上海,先不说市区,外环内,但凡交通便利,治安还可以的小区,两室一厅每月租金七八千块的都不好找。
广大吃瓜群众只能乖乖的退居外环,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常说人穷志短,有些事情的关键不在“志短”,而在“人穷”。当你的钱包不足以支撑你梦想的时候,只能默默的用时间与汗水换取折中的立足。
04
暂时的穷,注定了有些事情必须被动地接受,但是否就这样被动下去,就要看我们自己了。
曾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
以前有两个和尚住在隔壁,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不知不觉己经过了五年。
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过了一个星期,还是没有下山挑水。
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很担心就去探望他,当他看到他的老朋友之后,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老朋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
他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
“来,我带你去看。”
于是,他带着右边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井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
故事中的和尚,亦如你我。
多少人都在嚷嚷着日复一日的工作让人疲乏不堪,早出晚归的生活看不到尽头,却没有作出任何改变,也不曾把握下班后的时间,培养自己另一方面的实力。
这样下去真的只能用日复一日的操劳,换取勉强的生存。
只有那些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悄然增加砝码,再苦再累,也在挑水之余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逐步提升自己个人能力的人,才能最终攒下不用每天挑水的资本,解放原本被动劳动占用的时间。
05
广东有句俗语: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终须有日龙穿凤,唔信一世裤穿窿。
说的就是不要看不起贫穷的年轻人,少年人如果努力迟早有天会飞黄腾达的,不会一辈子总是穿着有破洞的裤子。
我们工作就是用自己的时间来换取保障生活的金钱的过程。
有些人的时间价值高,工资自然高些,有些人的时间价值在管理者眼中没那么高,工资也自然低些。
市场经济从不说谎,我们的单位时间价值的评定,是残酷的,也是公平的。说白了,不要妒忌你老大按点下班还拿着高工资,他在积累能力资本的时候你没看到。
也不要抱怨自己天天加班加点,工资却还这么低,这就是市场对现阶段你的能力开的价位。
因为我们的时间还没有足够值钱,我们的劳动在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就这么多。
与其哀怨社会不公,生活困苦,不如勇敢地审视自己的实际能力,明确方向,在时间的缝隙里充实自我,提升自己的单位时间价值,让自己变得值钱。
少年们,趁着我们还有点青春资本可以放手一搏的时候,不要让自己变成真正的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