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嫁的女儿,是父母丢失的孩子(2)
老婆婆的女儿还算是好的,经济条件好,虽然人不能来,但好歹给了父母一些经济上的帮助。而那些,自己经济条件差,离家又远的女儿呢?
想当初她们离家时,以为现在交通如此发达,别说是千里,就是万里,火车动车,飞机,想回来随时能回来。
然而,到了后来才发现,成家立业,远离家乡,回家是一件多么不自由的事儿。
来来回回盘缠费用足以用下不少生活费。孩子小,水土不服,工作长假不能随意请,家不能一抛下就是很长时间。
这样的时候,才发现,女人要出趟远门儿有多少牵绊。
于是,以后吧,以后吧。慢慢的,以后下去,不觉,父母就老了。她们看一回父母,便觉得父母又深深得老了一层。
这样的时候,也会泛起一丝丝的惆怅。对父母有了渐渐地心疼与不舍。
我一直很羡慕我的同事,母亲家就在单位的后面,每天下班的时候,走在院子里,常常一抬头,就会看见她的母亲正站在阳台上,向单位院子里张望。
看到她,有时候母亲就会扯着嗓子喊上一声。
母女两个,一喊一答,那对话音流淌在空中,满是浓浓的亲情味道。
有的时候,早上来上班,我会看到她提着早餐,以为她自己没有吃饭。后来,便得知,她是带给父母吃的。
她在哪吃了早餐,觉得味道不错,于是便给父母带来一份,提前打一个电话,母亲算好时间来单位门口儿拿。回家吃,还热乎。
每天中午,她不回自己家,下班后,就去母亲家里吃饭,推开门,香喷喷的饭菜已经摆上了桌子,她又成了一个青春年少的孩子,放学回家后就有父母做好的饭菜等着。有父母快乐的微笑等着。
她说:“父母年纪大了,给儿女做顿可口的饭吃,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儿,所以我们从来不用抢着做饭,只要去吃,父母就非常开心了。”
是的,退了休,上了年纪的父母,闲赋在家里,特别是一些没有多少业余爱好的父母,他们把给孩子们做一顿好吃好喝,并看着孩子们一口一口吃下,便会感到无限幸福。
一点一点释放父爱和母爱。这也是父母的需求。
阴天下雨,或是寒冷的天气,同事经常会买一些菜,给父母送过去。这样,父母就不用再出去买菜。
有时候,她也会拎一些小零食给父母,她经常说:“父母年纪大了,就跟小孩子一样,买点零食,看电视的时候,吃着玩儿吧!”
一顿早餐不值钱,一些菜也不值钱,一些小零食不值钱。可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是那份浓浓的亲情。
那份天天能见面,时刻关心一粥一饭,一鞋一袜的小事儿,才是最寻常,最普通的生活。而正是这些普通而寻常的小事儿,构成了,父母连绵不断的大幸福。
那些远嫁的女儿,或许在你与爱人吵架,不能回娘家哭诉时,曾后悔过远嫁;或许你孩子小的时候,没有人帮助看孩子,曾后悔过远嫁;或许,你在婆家不如意时,曾后悔过远嫁。
你可曾想过,当你曾经的姐妹们,能够三五不时地承欢在父母膝下,手拎着白菜土豆去看母亲,与母亲手挽手散步在路上,做在沙发上,脸对脸说些知心话,那时,她们的欢笑与幸福。
而这些,你的父母,只能悄悄地咽一口唾沫,偷偷地羡慕。然后,想到远在天边的你,唉声叹气道: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如果,你见到你父母羡慕别人有子女相陪的眼神。我相信,那一刻,你定会后悔,那年远嫁他乡,去追寻一份爱情,而将父母扔下。
龙应台那篇著名的《目送》里,这段话非常经典的话: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虽是如此,但是,有哪一个父母,亦不是希望在他们暮年时,儿女就在他们身边。吃着家常便饭,说着家长里短,过着承欢膝下的日子。
都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然而,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远嫁的女儿,你注定,是父母丢失了的孩子。
作者简介:闻敬(赵文静),业余撰稿人,爱生活,爱写作,养花,养字,养心,《特别关注》《新青年》《文苑》等杂志签约写手,主写婚姻,家庭、亲情,亲子,熬各类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