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什么样的朋友?(2)
人和人之间的相处,有许多不能说的秘密,说出来很伤人很残酷。比如一个真相如加缪在《局外人》里写的:
"我们很少信任比我们好的人,这可太真实了。我们宁肯避免与他们往来。相反,最为经常的是我们对和我们相似,和我们有着共同弱点的人吐露心迹。因此,我们并不希望改掉我们的弱点,也不希望变得更好,只是希望在我们的道路上受到怜悯和鼓励。"
我们并不真的试图改掉弱点,也不希望变得更好,这是大部分时候我们让自己感到舒服的真正原因。这种舒服既能反应在工作上,也能表现在交友上。
随着时间流逝,你会发现许多人离开了自己的视线,许多人留下了,生命中浮现出稳定的朋友圈和生活方式,也一定程度代表了你最内核的价值观。
有句话说,如果看不清自己,就看看身边的人。你的朋友圈里正汇总了你的经济属性、教育层次、教养风度、审美品位和生活方式。
当然我们也会欣赏和我们不同的人,羡慕他们身上我们所不具备的品质。我们加入一个聚会,总是努力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我们认识新朋友,愿意迎合他们的观点来获得认同感。
可大多数时间里,我们无法伪装,最真实的自我状态也是最持久的状态。
社交媒体如此发达,我却觉得这个时代比任何时候都更难建立牢固的关系。有时候打开朋友圈,我简直要陷入社交恐惧中,想要给人点赞都无从下手。
我还没有活完一辈子,很多时候我也会思考究竟喜欢怎样的朋友,自己又是不是一个让人称心如意的朋友?
我那个大名鼎鼎的校友,季羡林大师是活完了一辈子的人,他如此总结过:
“我交了一辈子朋友,究竟喜欢什么样的人呢?约略是这样的:质朴、平易;硬骨头,心肠软;怀真情、讲真话;不阿谀奉承,不背后议论;不人前一面、人后一面;无哗众取宠之意,有实事求是之心;不是丝毫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多为别人考虑;关键是个“真”字,是性情中人。
我自认很少说出别人最想听到的安慰,却也绝不是刻薄。能对朋友对陌生人有多少宽容和体谅,是对我们自己肚量和包容度的考验。从来不觉得刻薄是聪明或者智商的高阶,能够读懂别人又能给予温柔才是。
判断一个人能否成为知己,重要的是跟她/他在一起时,感到舒服,没有压力和不适,不会自尊心时时受挫,也不会觉得无聊。
有一次乘地铁,对面坐了四个英国老爷子。这四个老朋友曾经一起当兵,一起去香港执勤,这天他们穿着同花色的西装大衣,戴着相同的条纹领带,像过节一样坐地铁去接第五个朋友。
问他们认识多少年了,有没有红过脸吵过架?一个说58年,一个说62年,竟然吵起来了。这样的友谊是拌嘴斗气,相互扶持,琐碎又甜蜜。这也是我心中向往的友谊。
这几年抱怨越来越少,不仅是知晓抱怨无用,更是觉得,抱怨过的事情就像给人参观过的伤口,等伤好了还会被问起疼不疼,我想避免这样的尴尬。
还有些心事不是不愿意分享,而是不想随意说出口,害怕深情被怠慢,担心忧愁被付之一笑。保持距离,怀有谦卑,为彼此生命里永不能与人分担、不被理解的部分。
村上春树在《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里说过:“世上存在着不能流泪的悲哀。这种悲哀无法向任何人解释,即使解释人家亦不会理解它永远一成不变,如无风夜晚的雪花一般静静沉积在心底。”
我还没有感受到那么多悲哀,不过我可能不会对你们倾倒苦水,并非不够信任,而是我既快乐又悲伤,时时处于天平的摇摆中。
我发现再也没有必要为了此刻的烦恼去打扰朋友,因为下一秒我可能又会变成一个心满意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