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低水平勤奋的人(2)

03

重要的事与不重要的事还不难区分。

更难的是,都重要,你怎么办?

美国股神巴菲特就深知要事第一的原则,懂得聚焦的他有句名言:“真正成功的人几乎对所有的事情都是说不的。”

MikeFlint是巴菲特的私人飞行员,还曾为美国多任总统开过飞机。

在为这些成功人士服务之外,他自己也想在事业上有更多的追求。

一次,他和巴菲特聊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

巴菲特叫他先写下职业生涯最重要的25个目标。

等他写完,巴菲特让他审视一下,然后圈出他认为最重要的5个。

这样,Flint就有了两个清单:一份是他认为自己职业生涯最重要的5个目标,另一份是他觉得比较重要的另外20个目标。

巴菲特问Flint: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Flint回答:知道了,我马上去实现这5个重要目标,另外20个,并没有那么紧急,所以我可以在闲暇的时间去做,慢慢实现它们。

巴菲特说:不,你搞错了。那些你并没有圈出来的目标,不是你应该在闲暇时间慢慢完成的事,而是你应该尽全力避免去做的事——你应该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它们,不花任何的时间和注意力在它们上面。

04

这20件事看起来也比较重要,但比较下来,它们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把它们也放在待办清单上,它们就像站在男士身边的裸女一样,只会让人欲火焚身。

你会经常冲动地去做一下,这就与那5件重要的事争夺资源。

事实上,你应该全力以赴地保证重要的事被完成,不分心。

不是最重要的事要果断舍弃。有些极简主义断舍离的精髓。

重要与不重要的容易区分,但重要的和比较重要的就难以分辨了。

还得取舍,这就更让人抓狂,因为得深度思考啊。

美团网的CEO王兴曾经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可以做任何事情。”

所以他们不分,不思考,就去做一堆琐事了。

人的本性都是贪多求全,你让他放弃,无疑像割自己的肉。

尤其在面对不止一个机会时,比如既能出国留学又有机会去Google工作,你怎么选?

俄罗斯有句谚语,如果你同时追两只兔子,你一只也抓不到。

这个过程必然痛苦。

两头都准备的,不全力以赴对付一个,这不也是相当有风险吗?

反正我看到的,在大四既想考研又想找工作还要考公务员的最后都不理想。

用巴菲特的这个思维,再去比较,极端点,最重要的事情最后只有一件。

当我们手上的时间和资源有限时,就只能专攻一个。

而未来长远规划,像Flint的远期计划,倒是可以留下几个互相有关联的目标。

但也不能说想当CEO,还想做投资,还想做总统。

人家一辈子都不一定实现一个,自己就别想这么多了。

股神巴菲特专注于投资事业,他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他知道自己能力圈的边界,只做这个圈内的事情。

但我想,在巴菲特的要事清单上,前五当中一定有每天读书和深度思考。

为此,他拒绝了大量的社交。

一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他会坐在美国奥马哈他那间办公室里去与自己的思想对话。

他还习惯关着办公室的门,他说他不想听到走廊里的交谈。

05

聪明人往往有能力能做成事情,但取舍很难,给他们选择多了,他们就疯掉了。

与内心的贪婪斗争,我们会败下阵来,而那些侥幸有第二次机会再来一局的,也许会吸取教训。

真正能一次做精简的,是有大智慧的人,凤毛麟角。

什么都想要,是任何人在面对机会时的第一反应。

你看一下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在这些公司的发展史上,互联网给了它们百年一遇的机会,于是它们就什么都想吃下来。

结果,腾讯做搜索失败了,阿里巴巴念念不忘社交梦想,直到最近支付宝才反思社交必须割舍。

而百度,电商和社交都做过,也都没有成效,又趟进了送外卖的事业中。

对于公司来说,取舍就是战略本身。

资源有限,机会众多,是样样沾还是专注于一点?

没有哪个CEO没听说过专注和聚焦,但是这个错误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南墙。

对一个个体来讲,时间资源有限,不同阶段,重要的事最好只有一件。

考验一个人能力,看他日常的工作状态,其实表面上看是时间管理,背后却是看他克服自己贪欲的程度,看他延迟满足的程度,看的是自我管理。

管不好的在瞎忙,表演出勤奋感动自己,而管好的反倒很从容。 

图文推荐

更多 >>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