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坏婚姻,始于父母爱面子(2)
母亲倒没说什么话,只是皱着眉头长叹了一口气。但是父亲当场就勃然大怒,差点就把手里的茶杯摔了,说:
“当时订婚前,你怎么不认真观察,现在订了婚,所有的亲朋好友都知道你下半年要结婚了,你现在要取消婚约,我以后还怎么在公司和县城里混,这些人要在背后怎么指点我们?”
王姐有点痛心,父亲第一时间想到的居然不是自己的终身幸福,而是无关紧要的面子。虽然她也知道,一直以来父亲把面子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但是这一次丝毫不考虑自己的幸福,她也是有点惊讶以及难过。
母亲说:孩子,其实那个人没什么不好,这些毛病以后都可以改的,你结婚后也可以好好调教。只是你现在一个黄花大闺女,刚跟人订婚就取消婚约,别人以后要怎么看你,怎么在背后嘲笑你,你将来的婆家也会因此看不起你的。这对我们家也不好,以后都会被人笑话的。
王姐当时想跟他们歇斯底里地大吼一声: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我,不在乎他们怎么评价,怎么看我。就让面子什么的,都去见鬼吧。但是看着父亲执拗的身影,以及母亲无奈的表情,她默默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终结了这场对话。
这么多年,爱面子的观念早已经在父母的思想里根深蒂固,不是几句话就可以说服的。
后来没过多久,他们就结婚了。婚后才发现,男方有着严重的家暴,王姐好几次被打得送进了医院。最后还是闹得离婚收场。
人的一生,不论是自己,还是儿女,都必须将自身的幸福和未来放在最前面,先考虑自身是否幸福,是否喜欢,是否愿意。再去考虑他人的看法与面子这件小事。
如果一味看重面子,一味在乎他人的看法,这样的人生注定是要活在别人的评价中,何其悲哀。
中国人,不论是上一辈的老人,还是现在的年轻人,好像都特别喜欢面子这个东西,他们总觉得,只要有了面子,生活的一切都会变得美好起来。可是,却很难意识到,有时候这种思想,会影响自己甚至子女的一生。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每次期末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总能听到对面家里的一片哭喊打骂声。即使我考了90分,对面家里的刚子考了95分,最后挨打的肯定也还是他。
刚子的父母是我们学校的老师,总希望刚子每次考试能考一个好成绩,给自己面子上争光,让别人知道:我家刚子就是这次考了第一的那个人,我就是他的父母。
但是考试本来讲究的就是实力加心态,刚子也并非每次都能居得榜首。于是就出现了考第一的时候被家人捧到天上,考第二的时候就棍棒伺候的奇怪现象。
我很同情刚子,那么小的时候,就要学会用成绩讨好父母,就要学会与人攀比。可是一个人的一生,如果要靠攀比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和幸福感,毫无意外,这一生注定是悲哀的。
小时候要去跟别人比谁的成绩高;
长大后要跟他们比谁的男朋友更帅更有钱;
结婚时要比谁的彩礼钱更多一些;
再将来又要开始比谁的孙子成绩考得高;
这一眼就能看到底的生活模式,很多人却意识不到。而这些,很多时候,都是爱面子的父母在孩子小时候,无意识地给孩子灌输的价值观。父母爱面子,影响的却是孩子对整个世界以及生存法则的错误认知。
记得看《无声告白》的时候,总想要孩子考高分的母亲,以及总想要孩子出去社交的父亲,总是以期望的眼神看着无辜的莉迪亚。她深爱着自己的父母,不忍心看着父母因为自己难过失望,所以牺牲自己的真实想法,一点一点迎合着父母的愿望。
后来她发现,父母的期望与想法,其实就是个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而幼小的自己怎样填都填不满,又害怕父母对自己太失望,太难过,最后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人们喜欢谈原生家庭,我觉得家庭里父母和孩子相处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去牺牲孩子的幸福和快乐。
即便在你看来,那只是小小的无关紧要的快乐,但是对孩子的世界,就是满世界的欢喜。不要用你成人的爱面子去剥夺了他们的快乐与幸福。
还有一点是,不要教会孩子攀比的心理。
这个世界有那么多比你优秀的人,有那么全方位碾压你的人,你可能在你现在的位置是第一,将来就未必。
不要将攀比,以及在乎别人评价的想法灌输给孩子。每个人要做的,就是将自己当前做的事情,做到最好,发挥到极致。你尽力了,结果也就出来了。
不论对于孩子,还是父母,最重要的都是自己当下的生活与幸福,而自己要做的事情,都是自己喜欢的,让自己开心的。不能因为与他人攀比,在乎他人的评价,最后丢失了父母与孩子双方的幸福。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内心深处得不到的,不要强加给孩子。
我们谈原生家庭,谈心理。很多时候是父母将自己小时候期望却得不到的,或者是成人之后心理曾经受过的创伤,反映到了孩子身上。
自己以前成绩不好,就特别希望孩子能考一个好成绩;自己以前家境不好,吃了太多苦,于是现在给孩子提供充足富裕的经济情况,生怕他吃了什么苦;自己没有安全感,有时候却让孩子扮演成熟的那一方。
不论是面子,尊严,期望,还是心理上的其他事情,我们都要从自己这里找答案。所有我们期望得到却没得到的,我们先满足自己;所有我们想要做到却实现不了的,要么自己去实现,要么就此放下,而不是让孩子成为我们实现梦想的工具。
孩子虽然是父母生育培养,但是心智与将来的生活,毕竟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要充分尊重他们以及引导他们,而不是将自己的愿望强加于他们身上。
这样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一定会过得很幸福。而这样的父母,不仅会生活幸福,还会受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