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留恋一座城(2)
2-
三毛在《离乡归乡》里写道:“人如飞鸟,在时空的环境里翱翔。”人有时候会爱上一座城,有时候又会逃离一座城。
爱上,是因为在乎的人和那些彼此之间难忘的故事精雕细琢成了希腊小庙,成了回忆最美的注脚。而逃离,是为了摆脱烦恼之源,获得开拓,至少在短暂的时间里如此。
大学毕业,刚来到这座城市的时候,在租住的房子阳台上,曾经租住在此的小伙子用粉笔写了一句话:“再见了,心爱的姑娘,我将回到我的故乡。”
当时看了,莞尔一笑,心想这个小伙子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
过了两年,当自己也经历失恋伤痛的时候,突然感觉这句话是多么让人心痛,世界上有太多事不能尽如人意,有太多机会总是抓不住。
毕竟,我也曾那么喜欢过一座城市……
以为告别这座伤心的城市,所有一切都将随风远去。但其实,无论走向哪个城市,黑夜里,反复的,多次的,你都要承受这种无常中必然的折磨。
那句话我一直没擦掉,因为不知道是否有一天,会在这句话的旁边加上自己也想说的同样的话。
但我知道,这座城市,同所有城市一样,见证了很多的悲欢离合,不管定义为伤心还是欢喜,它都是那座城。
也知道有时候,只有离开一座城才知道有多少眷恋,也只有离开一个人才知道有多么难舍。
3-
大多数人都有一个习惯,遇到了伤心事,喜欢去另一座城市疗伤。
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中写道:“我们怀着谦卑的态度接近新的地方,对于什么是有趣的东西,我们不带任何成见。”
在这种心态下,很多人甘愿顶着当地人的怪异目光,在狭窄的街道上欣赏那些看起来普通的细节,一笔涂鸦、一个奇特的屋顶、一间普通的理发店。
这一切可能是为了刺破生活的包裹,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但终究是“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只不过暂时转移了注意力,终究还要回到那座熟悉的城市。
何況,很多美好都是臆想出来的。对于陌生的城市,观望而并非介入可能是保留美好的最好办法。
《圣经》里记载:逃出索多玛城的罗得一家,妻子留恋曾经的居住之地,回头观望,瞬间僵死,化作盐柱。一座城市承载了一个人太多的故事,会渐变成难舍的深情。
就如同曾经那个笑靥如初的姑娘,曾带给你焦虑和喜悦。爱也好、恨也罢,所有的一切,都只能是一种经历,本就没有什么深浅之分。只要喜欢,浅的可变成恰到好处的点缀,深的亦能成为笃定和顺的智慧。
因此,我们不喜欢一座城,但是留了下来。
喜欢黑塞笔下的一句话:“悉达多不再追求本质,不再企图在这现象世界的另一边追求自己的目标,当一个人以孩子般单纯而无所希求的目光去观看,这个世界是如此美好。”
也许心如止水只能在某个特定时刻才能做到,也许许诺某人的“予你欢喜城,长歌暖浮生”还很遥远,但总有那么一座城,它不喜,你亦不忧,足以让你留恋此处、白首终老。